peehsdlihc

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——奇幻

对于硬科幻和软科幻的一些理解


  如上图,这本书就是《神经漫游者》(NEUROMANCER)。令我感到比较有趣的是,在国外,这本书的封面以混杂在数字中的一个男性面孔为主,而到了国内,封面变成了一个机器人女性,形象类似于《少数派报告》或《星际争霸》里的AI。

  我在几个月前购买了这本书,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读完。但我基本上认定它是一本硬科幻读物。不过说老实话,对于硬科幻和软科幻的界定,尽管我曾和人大肆争论,但也并不十分吃得准自己的界定是对是错。文学方面的类别划分有时候就是这么模糊。例如:国外将《哈利·波特》的前几部划定为轻小说性质的奇幻,又将其后几部化为严肃奇幻。

 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,硬科幻和软科幻,可能就跟魔幻\奇幻\玄幻一样难以区别。于是我想到了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。

  在百度里,对于硬科幻做了这么一个描述:以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学、天文学、心理学、医学等科学为基础的、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。与之对应的软科幻,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。(当然,度娘的东西一贯是只能当做参考的。)

  这一解释似乎在给普通读者们发出一个信号——硬科幻很晦涩。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。

三体更像软科幻

  现在国内最火的一部科幻是《三体》,很多人将其视为一款极具亲和力的硬科幻,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或许该划入软科幻。原因基于故事的主旨。一本好的小说是需要有主旨的,像是探讨一个命题,类似:为了正义,我们是否该不折手段?而《三体》所探讨的命题,主要是宇宙的生死、世界的实在性和不确定性(这些其实是很早就有的哲学命题)。

  我有位朋友对这本小说的看法是,它“幻”多而“科”少。《三体》的故事如果换成奇幻\魔幻背景,都是说得通的。

  而硬科幻的命题则有些不同,在我看来,命题可以是这样的:当某一知识被完全解读、当某一科技发展到最高阶段,我们会遭遇什么?当然也许还有别的命题。

  例如:《神经漫游者》探讨了交感神经体验发展到最高阶段时可能出现的情况。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交感神经体验是什么?不了解的朋友可能觉得这玩意离我们很远,实际不是这样的,简单的说,基于传感器设计的一系列交互体验都可以算在交感神经体验中。譬如,现在概念炒得火热的虚拟现实(VR)技术,以及增强现实(AR)技术。


事实上,智能手机里的陀螺仪、心跳传感器等设备都可以运用来设计交感体验。而在未来,传感器的种类会越来越多,价格会越来越便宜,人人都可以拥有像是可以侦测眼球转动的传感器、侦测体温、表情变化,甚至可以读懂潜意识的传感设备。而当这些设备被开发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时,我们可以虚拟现实出高度逼真的世界。

想想看吧?这个世界完全基于你的情感和生理反馈所创造,它和现实无限接近甚至更加美好,你在这个世界里几乎可以体验到永生的愉悦。而当你突然被踹出这样的世界,你是否感到失落?是否无法区分真实与虚幻?《神经漫游者》就带来了这么一个命题,质问我们究竟要把交感神经体验发展到哪个阶段。

基于我来说,如果我能拥有这样的世界,然后又被这虚幻世界拒之门外,我可能会像被拖去强制戒毒一样痛苦。

日本作者其实也曾以类似的题材设计过一个故事——《加速世界》。里面就提到了一个虚拟出来的世界可以增强用户的反应力和感知力,从而变向地让处于虚拟世界的用户得到远胜于生命周期的时间,体验到无限愉悦的感觉。但是《加速世界》又会把弱者踢除出去,于是用户为了留在其中,便不得不拼命提升能力。


老实说,这个故事的主旨从“努力升级”的设定开始就串味了,“科”的成分被大大削减,故事主旨变成了,在严苛的“自然”淘汰环境下,人们如何挣扎求生(《饥饿游戏》、《行尸走肉》的主题,从某种角度而言,都和这个故事相似)?好吧,我将其划入软科幻。

说起来,日本也有一个和硬科幻有关的游戏,让我为之惊艳。这款游戏的名字叫《9个人9小时9扇门》(简称:999)。

其核心思想是形态发生理论。这个游戏提出了一个命题,为什么会有神秘的心电感应现象?那也许是因为记忆其实并非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,而是存在于一个名为“形态发生场”的地方。

整个游戏其实是基于一个科学理论“形态发生场”所设计的。关于“形态发生场”理论有个有趣的实验,是说实验白鼠被分为A、B两组,A组先进行一个破解迷宫的游戏,当A组顺利破解迷宫后,再让和A组无接触的B组白鼠破解迷宫,结果B组破解的速度会有所提升。而当破解该迷宫的白鼠基数越来越多,从未接触过该迷宫的白鼠的破解速度会越来越快。
于是有种观点是说,我们的记忆其实存储于形态发生场中,一些共通性的潜意识和经验会被我们无意识地调用。(而这个故事,则隐隐透露了另一个猜测,我们之所以无法和他人进行意念交流,或许是因为有意识的记忆被我们的大脑进行了加密,他人的大脑无法对此解密,以免出现记忆紊乱的情形。)所谓心意相通,没准就是我们在潜意识下解读了他人的经验。有意思的是,999这个游戏,同样是一个以密室逃生为题的作品,和实验白鼠破解迷宫十分相似。

主角和他要拯救的对象,便围绕着“形态发生场”的概念进行不接触的交流。一方破解谜题,用心意传给受困的一方。

到这里,你会发现,硬科幻其实并不晦涩难懂。甚至能让人一看就懂。

两个故事的梗

说起来我自己也曾想过两个和科学有关的梗,没准已经有人和我想一块去了,都已经出书了。这里我就顺便说说玩吧。基于我个人,我可能只能专心写西方奇幻小说,而没有功夫写科幻了。

第一个梗:汽车人的世界是如何进化而来?

设想当未来义肢和人造内脏发展到足够的高度,都可以把整个人替换一新的时候,我们对人体的骨骼、血肉、皮肤、内脏,慢慢地一点点地全部替换掉,而这人的意识仍未丧失。这时,是不是等同于我们创造了有意识的机器人?(或者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)。然后当我们加快了这样一个替换速度,整个世界是不是变成了“汽车人”的世界?

第二哥梗:虫族的世界是如何进化而来?

设想当基因工程发展到人的情感、犯罪率都能从DNA里被解读出来。基因工程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滥用情况,即,先是被用来治疗疾病,其后用来甄别高犯罪率的人,最后被滥用到划定人的阶级。而当这种技术真的发展到了最后一步,譬如:让工人阶级拥有低智力、强体格的基因,让统治阶级的智力大为提升,甚至通过基因让低阶人无法反抗高阶人,一个类似虫族那样,分工明确的怪异世界是不是产生了?

最后,也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看待硬科幻和软科幻。我就顺便啰嗦一句吧,晦涩与否不是鉴定硬科幻和软科幻的标准。软科幻也可以写到玄得让人看不懂。

评论(3)

热度(3)